close

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載浮載沉逾三十載的淡江大橋,在適逢選舉的這段時間裡不斷攻占新聞版面,從官方動作頻頻的情況來看,大概是淡江大橋這張不斷跳票的建設支票,有史以來最有可能兌現的時機點,也難怪久候多時的地主在日前舉辦的公聽會中期待殷切,開會氣氛和樂融洽。


然而會議的平和被一名抗議人士打破,直批淡江大橋衝擊交通且破壞環境,地主也一改和諧態度,怒斥等待30年的建設,不應因外來人為反對而反對就停擺,成為會議中的火爆插曲。


住展房屋網企研室理解地主渴望開發案兌現的心理,但斷然要『外來人』閉嘴的舉動,卻令人相當痛心;而『不讓外來人置喙』的想法,也是我國在推動地方建設時,極其荒謬的行徑之一。


在地民眾捍衛地方利益的思維情有可原,擔心外地人不理解當地發展脈絡而有所質疑也無可厚非,但這並不表示外地人沒有參與討論的空間。首先,地方重大建設經費哪來?不就是全體國人的納稅錢!既然用的是全體國人的錢,地方人士口中說的『外來人』,也是出資的一份子,自然具備發言的正當性。


再說,建設題材延宕30多年,土地在這期間可能幾經轉手,如果地主非持有30年以上的原始地主,而是看準開發利益後來購入的投資者,難道就不是所謂的外來人嗎?而這些人真的有比口中的外來抗議者更了解在地的發展脈絡嗎?恐怕不見得。


還有,既然地主認為外地人不應該有這麼多意見,那試問規劃建設的官員們,有幾個是淡水、八里的在地人?那為何在地人士這時又願意去接受一個外來者籌劃的地方建設呢?怎麼不去質疑這樣的規劃是否適合當地呢?


拋出若干問題,主要目的是要表達公共建設,本就有其開放各界參與的『公共性』,不能以地方主義思維予以簡化,否則就會出現如苗栗一般,不斷批評外地人阻礙當地發展,但當政策錯誤導致財政敗壞時,卻又哀嚎要中央紓困,拉下全體國人一起負責,這合理嗎?


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,倘若真要以地方主義制約公共建設,屆時可能會發生沒人願意幫其他地方出錢作公建的窘境,畢竟沒有理由爽是你在爽,出現問題時又要大家扛,除非在地地主願意『自己的建設自己出資做』,花自己也虧自己的,才有本錢對所謂的『外來人』大聲,否則就應該以更包容的心態,面對公共建設正、反面的大眾討論。

 

外來人閉嘴 是台灣地方建設最荒謬之處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步步 的頭像
    步步

    步步的部落格

    步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